请与慈善结缘 ——电影《红日亭》导演阐述
来源:未知 编辑:慈善 时间:2018-08-27
导读:
请与慈善结缘——电影《红日亭》导演阐述
编者按:
王硕导演将以慈善为主题的院线电影《红日亭》的创作、拍摄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足以展现出王硕导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阅读此文,我们深深地为之折服和动容,折服的是王导发自内心地对红日亭义工几十年如一日无私从善的奉献精神高度阐述,动容的是王导高度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折服的是王导为创作《红日亭》电影多次亲临红日亭现场参与熬粥、烧茶、端饭、扫地当义工,动容的是他为了拍好《红日亭》电影不分昼夜、风里雨里、蚊虫叮咬、饥肠辘辘都全然不顾,倾情投入。编者在这里也透露一个现场拍摄细节,在5月14日晚11时拍完最后一个镜头时,王导激动的一下子离开摄影棚跳起来高呼“杀青”了,于是全剧组沸腾了,大家相互击掌、欢呼、拥抱庆贺这一胜利时刻,可是王导等剧组人员连晚饭都还没吃,编者在场也被深深地感动着。
作为出资单位和出品人,鹿城区慈善总会林瑞荣会长看到王导的《导演阐述》一文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我们在杂志上发表,把“宣传慈善就是做慈善”的理念传播开去。为此我们将“请与慈善结缘——电影《红日亭》导演阐述”一文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王硕导演将以慈善为主题的院线电影《红日亭》的创作、拍摄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足以展现出王硕导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阅读此文,我们深深地为之折服和动容,折服的是王导发自内心地对红日亭义工几十年如一日无私从善的奉献精神高度阐述,动容的是王导高度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折服的是王导为创作《红日亭》电影多次亲临红日亭现场参与熬粥、烧茶、端饭、扫地当义工,动容的是他为了拍好《红日亭》电影不分昼夜、风里雨里、蚊虫叮咬、饥肠辘辘都全然不顾,倾情投入。编者在这里也透露一个现场拍摄细节,在5月14日晚11时拍完最后一个镜头时,王导激动的一下子离开摄影棚跳起来高呼“杀青”了,于是全剧组沸腾了,大家相互击掌、欢呼、拥抱庆贺这一胜利时刻,可是王导等剧组人员连晚饭都还没吃,编者在场也被深深地感动着。
作为出资单位和出品人,鹿城区慈善总会林瑞荣会长看到王导的《导演阐述》一文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我们在杂志上发表,把“宣传慈善就是做慈善”的理念传播开去。为此我们将“请与慈善结缘——电影《红日亭》导演阐述”一文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编 者
请与慈善结缘
——电影《红日亭》导演阐述
“红日亭”的名字在温州家喻户晓,这个以慈善为怀,以“义工”志愿者组成的集体,为温州、为浙江赢得口碑和赞誉。她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个由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以帮贫解困为宗旨的集体,风雨无阻施粥每天80多斤大米,煮18锅粥,茶水每天供应一两吨,惠及约600人,大多是外来务工者、生活清贫者、孤寡老人、城市清洁工等。善举一做就是40年,风雨无阻。“文革”中断后又在改革开放初期重绽风貌,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送去友爱。“红日亭”三个字像是一个符号给温州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打上一个鲜红的印记,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象征和标记。她所代表的道德高度、慈善精神和民族传统正是我们在实施民族复兴大业中所急需的。
能参与电影《红日亭》的创作我觉得是一种结缘、是一个机会、一次与慈善结缘的机会!鹿城区慈善总会林瑞荣会长讲过:你们宣传慈善也是做慈善!这句话让我觉得很光荣,同时也让我强烈地感受了两个字——“责任”。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在我们前期采访和体验生活中看到这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们,每天几乎是半夜起床,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熬粥做饭,克服着自己家庭的困难,风雨无阻雷打不动。面对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不仅为他们的精神和事迹所感动,更让我感受到用他们的奉献和目前的社会乱象做对比中产生出来的强烈反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国力大增,在经济发展上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傲然世上。也正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道德缺失、信仰沦丧所出现的种种令人担忧的现状。在经济大潮中,人们只认钱不认人的价值观扭曲,我们民族传统道德的丧失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如果我们这个民族只陶醉在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成就之中,看不到这个民族面临的巨大危机,那么这个民族是不会有前途的!如果任其泛滥,所有的经济成就将化为乌有,变得毫无意义,甚至等同于罪恶。如果再不把我们的关注力和心智挪到精神和文化的层面上来,我们这个民族就真要出问题了!经济发展只能是手段,不能是目的,不能“一富遮百丑”。我们眼前的“红日亭”鲜活的感人事例和她所代表的精神,正是引领群众、启发心智的最好教材。人生面临两扇门,分别通往善良和邪恶,电影《红日亭》正是通往善良之门的钥匙。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感受到这次艺术创作的目的和追求。也感受着肩负的责任和重量。我愿意并要求参加剧组的全体同仁共同担起这份重任。
剧本中所涉及的人物和情节几乎全部取材于“红日亭”的真实事例。在真实的基础上我们对素材进行了加工和凝练,让它成为了有电影属性的故事。要讲好这个故事,首先要求我们创作集体熟悉生活、理解并融入红日亭之中,为本片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打好基础。真实、生活,平淡中见精神是本片的基调。剧中以高春梅为代表的义工群体是我们要浓墨重笔之处,我们有艺术家奚美娟老师领衔,又有高明老师、吴彦姝老师和众多实力演员的有力配合,还有温州广大义工群体的协助,形成了美妙的表演搭档,会为此剧的添分。如此大的表演阵容,会带动各个部门更紧密的配合和更高的要求。
以情动人,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任何影视作品的一致要求。但作为“主旋律”的歌颂型作品“以情动人”则是唯一的手段。剧中所设置的人物关系为这个手段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各种矛盾交织形成了一片感情的网,无论是夫妻间、伙伴间、阿国和众人间都有细腻而强烈的情感冲撞,我们须不放过每一处细节扩大矛盾冲撞的力量,才会产生观众动情的结果。在此拜托演职员们熟读剧本,厘清人物的行为动作线索和感情线索,争取有最精彩的再现。
剧中设置了两样贯串道具,一样是马灯,一样是张一凡手中的速写本。其作用仍然是为抒情服务,延续和舒展主人公的情绪,并强化和历史的呼应。道具使用的得当,就能加强作品的电影化程度。在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作品中多一些这样的元素,对升华和提高主人公的精神境界、对主题的深化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下功夫做好,做到虚实结合,提高作品的浪漫色彩。
在本剧的造型上,要求各部门遵循纪实风格,在 “接地气”上下功夫。注意时代感、生活化和地域性。拍摄中镜头的处理服从演员表演的流畅。各部门的同仁都是影视创作的老手、能手,愿大家多提建议。
这部电影投资很小,仍需要我们给予它足够的重视。因为所有的制作经费都来自募集的善款,更因为它鲜明的主题、强烈的社会责任,不允许我们掉以轻心,更不允许我们敷衍应付!不能用“行活”的态度对待!为了让“红日亭”精神发扬光大,为了慈善理念的传播,我们要全力以赴,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了一部艺术精品的诞生共同努力。愿大家珍惜这次与慈善结缘的机会。
谢谢各位同仁!
能参与电影《红日亭》的创作我觉得是一种结缘、是一个机会、一次与慈善结缘的机会!鹿城区慈善总会林瑞荣会长讲过:你们宣传慈善也是做慈善!这句话让我觉得很光荣,同时也让我强烈地感受了两个字——“责任”。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在我们前期采访和体验生活中看到这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们,每天几乎是半夜起床,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熬粥做饭,克服着自己家庭的困难,风雨无阻雷打不动。面对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不仅为他们的精神和事迹所感动,更让我感受到用他们的奉献和目前的社会乱象做对比中产生出来的强烈反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国力大增,在经济发展上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傲然世上。也正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道德缺失、信仰沦丧所出现的种种令人担忧的现状。在经济大潮中,人们只认钱不认人的价值观扭曲,我们民族传统道德的丧失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如果我们这个民族只陶醉在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成就之中,看不到这个民族面临的巨大危机,那么这个民族是不会有前途的!如果任其泛滥,所有的经济成就将化为乌有,变得毫无意义,甚至等同于罪恶。如果再不把我们的关注力和心智挪到精神和文化的层面上来,我们这个民族就真要出问题了!经济发展只能是手段,不能是目的,不能“一富遮百丑”。我们眼前的“红日亭”鲜活的感人事例和她所代表的精神,正是引领群众、启发心智的最好教材。人生面临两扇门,分别通往善良和邪恶,电影《红日亭》正是通往善良之门的钥匙。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感受到这次艺术创作的目的和追求。也感受着肩负的责任和重量。我愿意并要求参加剧组的全体同仁共同担起这份重任。
剧本中所涉及的人物和情节几乎全部取材于“红日亭”的真实事例。在真实的基础上我们对素材进行了加工和凝练,让它成为了有电影属性的故事。要讲好这个故事,首先要求我们创作集体熟悉生活、理解并融入红日亭之中,为本片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打好基础。真实、生活,平淡中见精神是本片的基调。剧中以高春梅为代表的义工群体是我们要浓墨重笔之处,我们有艺术家奚美娟老师领衔,又有高明老师、吴彦姝老师和众多实力演员的有力配合,还有温州广大义工群体的协助,形成了美妙的表演搭档,会为此剧的添分。如此大的表演阵容,会带动各个部门更紧密的配合和更高的要求。
以情动人,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任何影视作品的一致要求。但作为“主旋律”的歌颂型作品“以情动人”则是唯一的手段。剧中所设置的人物关系为这个手段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各种矛盾交织形成了一片感情的网,无论是夫妻间、伙伴间、阿国和众人间都有细腻而强烈的情感冲撞,我们须不放过每一处细节扩大矛盾冲撞的力量,才会产生观众动情的结果。在此拜托演职员们熟读剧本,厘清人物的行为动作线索和感情线索,争取有最精彩的再现。
剧中设置了两样贯串道具,一样是马灯,一样是张一凡手中的速写本。其作用仍然是为抒情服务,延续和舒展主人公的情绪,并强化和历史的呼应。道具使用的得当,就能加强作品的电影化程度。在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作品中多一些这样的元素,对升华和提高主人公的精神境界、对主题的深化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下功夫做好,做到虚实结合,提高作品的浪漫色彩。
在本剧的造型上,要求各部门遵循纪实风格,在 “接地气”上下功夫。注意时代感、生活化和地域性。拍摄中镜头的处理服从演员表演的流畅。各部门的同仁都是影视创作的老手、能手,愿大家多提建议。
这部电影投资很小,仍需要我们给予它足够的重视。因为所有的制作经费都来自募集的善款,更因为它鲜明的主题、强烈的社会责任,不允许我们掉以轻心,更不允许我们敷衍应付!不能用“行活”的态度对待!为了让“红日亭”精神发扬光大,为了慈善理念的传播,我们要全力以赴,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了一部艺术精品的诞生共同努力。愿大家珍惜这次与慈善结缘的机会。
谢谢各位同仁!
王 硕
责任编辑:慈善
上一篇:丰门街道慈善分会2018年工作思路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慈善动态
最新资讯